中美“贸易战”还没有大结局,特朗普现在换打法了,让欧盟先对华出手,然后美国在紧跟其后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,说简单点就是“联合制华”。
经过半年多的交手,特朗普很清楚,美国凭一己之力无法取得胜利,于是就想拉上“盟友”,而偏偏在这节骨眼上,王毅外长与鲁比奥进行了通话,王毅外长斩钉截铁告诫美国不许乱来!
王毅外长
拿别人当枪使,特朗普算盘打得精
多家媒体报道:特朗普日前在“制裁俄”的大会上,明确要求欧盟对中印两国进行经济施压征收100%的关税,这已经不是惩罚而是封锁。
如果欧盟真这么干了,等于直接把中欧贸易给一刀切了,资料显示,中欧双方年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近8000亿美元,如果这么一刀下去,欧盟得先“自残”一半。
欧洲某汽车厂
可特朗普管不了那么多,他要的是结果不管过程,此前他先对印度动了手,对部分商品加了25%的税,现在又想让欧盟跟上节奏,对中国也来一刀。
美国自己先不先动,因为他知道中国不会坐视不理,一旦美国先动手,中国反制就会精准打在美国软肋上,比如农产品、芯片设备、甚至是波音订单。
于是特朗普来了个“借刀杀人”让欧盟先冲,自己在后面看风向,再决定要不要“跟进”,这套路不新鲜,2018年也玩过,当时美国挑起贸易战,结果欧盟、日本、加拿大都“被动参战”,伤敌一千自损八百。
特朗普要求欧洲对华加征关税
这次换了个包装,但逻辑没变:用盟友的手,打自己的对手,但问题是,欧盟这次未必愿意当这把“枪”。
欧盟的算盘也不难算,中欧贸易比起中国欧盟更需要,尤其是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,这些国家的企业早就跟中国市场深度绑定,你要让他们一下子转身,代价太大。
德国的汽车出口,法国的化妆品、机械设备,还有比利时的半导体制造原料,哪个不是靠中国市场撑着?你让他们突然对中国加100%的关税,那不是封堵中国,是封自己工厂的门。
中欧贸易
更何况,欧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,波兰、爱沙尼亚这些对俄态度强硬的国家,可能会叫好,但德国、法国这些经济发动机国家,肯定会捏着鼻子反对。
毕竟,通胀才刚刚压下去,能源价格还没稳住,这时候跟中国撕破脸,不是给俄罗斯送温暖,而是给自己挖坑。
而且欧盟也看得懂特朗普的算盘,美国说得好听要一起行动,但从不带头,这话说白了就是“你先冲,我在后面兜底”,可真出事了,美国转身就能走人,欧盟可就骑虎难下了。
所以就算欧盟想配合,它也得先想想:配合美国,值不值得,赔了市场、丢了投资、还得被拿来背锅,这交易,欧盟真不敢轻易答应。
王毅外长划红线,决不许美方乱来
就在特朗普的计划曝光后不久,王毅外长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进行了通话,这通电话里,话说得很直接:你们最近的小动作,我们都看在眼里,如果还想稳住中美关系,就别再踩红线。
王毅外长特别提到台湾问题,那可是中国的核心利益,特朗普政府一边在经济领域搞“小动作”,一边又在涉台问题上频频挑衅,中方早就不止一次警告。
这次通话,更像是一次警告:中美关系不是你想怎么摆就怎么摆的,别以为打别人主意,中国就会忍气吞声。
而在芬太尼问题、芯片出口限制等其他热点问题上,美国也一直在“打边鼓”,一会儿说中国帮了忙,一会儿又甩锅说中国是“罪魁祸首”,这不是外交是双标。
更无耻的是,美国还试图把乌克兰问题也往中国头上推,说什么中国买俄罗斯能源就是“间接支持战争”,这种说法不仅站不住脚。
美方还试图把本该由欧洲承担的战事成本,转嫁给中国,这种“甩锅式外交”,中国当然不可能接受。
王毅外长通话的背后,是中国在释放一个清晰信号:我们愿意合作,但不接受讹诈,我们有诚意,但也有底线。
而如果欧盟真听了特朗普的建议,对中国加征100%的关税,后果不会只落在中欧头上,全球供应链将遭到严重破坏,能源价格也会随之飙升。
中国和印度是俄罗斯能源的主要买家,一旦被高关税拦住了进口渠道,全球油气供应就会变得紧张,这意味你我加油的钱要翻倍,日用品价格集体上涨,连一杯咖啡都可能涨价。
美国自己也得掂量掂量,早前一项研究显示,特朗普在任时的贸易战,给每个美国家庭带来了平均1300美元的额外成本,如果现在再来一次100%的关税风暴,消费者钱包还能撑得住吗?
而欧盟这边,更是三头受损,首先失去来自中国的中间产品和消费品,再者中国市场对欧洲品牌的需求也会迅速缩水,最后中国的反制措施也不会手软,不排除会限制关键技术、原材料甚至资本的流入。
到那时,被“利用”的欧盟,不仅失去了主动权,还成了中美博弈中的炮灰。
结语
这场“坐山观虎斗”的风波,说到底,不是贸易问题,是战略博弈,特朗普想借欧盟之手敲打中国一石二鸟。
但中方反应迅速,立场明确,不仅守住了底线,也提醒了欧盟,别被人当枪使,欧盟现在要做的,不是看美国脸色,而是看自己钱包,毕竟跟中国打交道靠的是互利,跟美国走太近,赔的可能是未来。
国际局势风云莫测,但有一点是不变的:真正的强者,从不靠别人出头,中方已经亮明态度,现在轮到欧盟做选择了!
参考资料:新华社、观察者网
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
联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